重生八零:这个男人有点暖_第二百四十二章 黄牛票贩子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百四十二章 黄牛票贩子 (第1/2页)

本站新(短)域名:xiguashuwu.com


    李海洋虽然把摊位租赁下来,却没有马上投入运营当中,原因是服装样品还没有生产。

    还有大半个月就要正经的开始生产竞赛,李海洋第一时间要解决的是原料问题。

    服装厂从来都是代加工原材料,服装面料也都是上级部门统一调配。

    而现在因为要独立生产自己的品牌,服装面料的购买必须亲力亲为,才能把质量价格稳定在最理想的状态。

    要说起八十年代比较流行的面料,以涤纶也就是俗称的的确良为比较多见。

    还有诸如卡其布,棉稠,棉布毛料等等。

    这座北方小城光是纺织厂就多达十几家,如果说面料的供应,那绝对选择余地非常大的,供货充足,价格也相对优惠。

    可是就有一点,要说高档毛料还必须上沪上这座大城市去进货。

    李海洋第一批的服装设计想要打出品牌效应,就不能走低端路线。

    所以选择了式样新颖的呢子大衣作为突破口。

    现在正在换季,很快呢子大衣就会用得上,也正是作为销售突破口的好时机。

    沪上这所城市生产的高档毛料在全国闻名遐迩,各地的采购员也蜂拥而至,想要买到原材料难度很大。

    如果在头一关上就碰了壁,后面的设计,生产,销售全都会因此而停下来。

    通过李良山的关系,李海洋和沪上的毛纺厂搭上了线,提出购买意向。

    可对方厂家一直不置可否,一会儿说可以供应购买需要,一会儿又打电话说现在生产能力不够,无法满足。

    一眨眼又过去了三天,事情居然还没有敲定下来,李海洋再也等不起了,决定亲白跑一趟。

    如果在以后的时代,从这座北方沿海小城到沪上坐动车只需要三个小时,简直和坐飞机差不多速度。

    可是在当年可没有那么便利,在1981年还有海上通路,客轮要3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。

    如果坐火车的话最少也需要20个小时出头,那是相当的劳累。

    现在分秒必争,李海洋立刻就跑到火车站去连夜排队买票。

    看着售票大厅的人龙,李海洋心中不由得感慨。

    在以后在线支付是那么的方便,只需要用智能手机,手指轻轻一点一滑便能搞定车票的事情。

    现在看着队伍的长度,卧铺票是肯定不用想了,能买上个硬座就谢天谢地。

    “伙计,去哪儿?我这到哪的票都有。”旁边一个年轻人鬼鬼祟祟地说道。

    说话的时候脸并不朝着李海洋,而是好像在眺望远方,

    但手里面却捏着一张薄薄的火车票,然后迅速缩到袖口里面。

    李海洋心中明白,这是当年的黄牛车票贩子,即便在以后的时代中还是存在着。

    尤其在八十年代初,铁路系统俗称为铁老大,那绝对是牛气冲天的部门。

    里面有不少员工利用自己手头的权力,弄一些车票出来,倒卖车票的现象极为严重。

    李海洋并不是心疼黄牛贩子加的那点钱,而是他做人的底线不允许自己做这种出格的事情。

    票贩子之所以猖獗,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想图省事,想要破坏制定的规矩占便宜,这才给了票贩子生存土壤。

    所以李海洋根本就没有搭理这家伙,目视前方,装作没听见的样子。

    这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