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八章 元震之秘(一) (第2/3页)
他妈别致!” 螃蟹两只金属眼珠噌一下分出一只盯着她。 “哈哈……”该隐咯咯笑了起来,随手抓起一只机械螃蟹逗弄。 李凉站起身,放眼望去。 周围所有设备上都爬满了这种微型机器人,说明在潜艇某处一定有一个仓库存放零件。 不过,这里怎么看都不像是能供人通过。 很可能最早的时候,这台核聚变发动机本来就由机器人维护。 所以,最好的办法还是回总控大厅,从全息结构上研究一下。 想到这里,李凉拍了一下该隐,示意该离开了。 该隐耸耸肩,随手将一只螃蟹揣进口袋。 螃蟹从口袋探出两颗眼珠子,傻愣愣左右摇晃。 二十分钟后。 李凉和该隐返回总控大厅。 坐在宽大的座椅上,他再次启动全息结构。 一艘潜艇的全息影像出现,上面有密密麻麻的亮点攒动,艇身结构有大片的红色区域,标注着区域名字和损坏程度。 好在这次没有太多的事件报告,界面非常清爽。 经过刚才的“实地考察”,这次认真地端详影像时,李凉瞬间看清了这艘潜艇的整体结构。 像倒扣的漏斗状的空间是动力系统核心所在地,位于潜艇中央,下方有三个扁平状的空间,标注为维修供应舱。 数十个耐压舱体,声呐舱,声呐基阵,快速下潜水舱,轮机舱,船闸舱,主推进轴等等功能性空间分布在潜艇各处,再加上十三到十七层的居住舱,包括两个指挥舱,舰桥内的三层cao舵与外部侦查舱,以及其他零碎的空间,共同组成了这艘巨型潜艇的内部结构。 更重要的是,李凉发现,这艘潜艇完全没有导弹发射井或者艇载武器之类的区域。 大量空间被标注为研究舱。 甚至有几处空间被标注为:“物种留存舱”, 之前的推测愈发显得正确…… 这不是一艘攻击性潜艇,而是一个避难所。 李凉挥手,缩小潜艇结构图,调出了任务日志。 最早的记录显示时间为2145年,潜艇在渤海湾下水,开始在四大洋兜圈子。 这种任务日志记录着潜艇每时每刻的航向,罗航向,电航向,罗经差,推进器转速,舱水测量数据,海图制作进度等等事无巨细,还包括艇内执行的各类设备cao作任务。 一眼看上去,密密麻麻都是数字。 即便这一次主动研究,翻了十多天的记录,李凉就已经眼睛酸疼。 而且,这类数据太过专业,他根本看不出数字变动代表了什么意思。 难为该隐能看一天。 皱着眉头,李凉强迫自己默读那些数字。 慢慢,他发现了规律。 数字变动小的时候,说明潜艇位移很小。 尤其在2150年到2250年之间,基本就在同一个位置停滞,然后又开始在四大洋兜圈子。 停滞的时候,舱内设备使用频繁,像空调,蓄电池组,舱门开闭等等,兜圈子的时候则相对较少。 “你估计猜对了,”该隐怀里抱着一只机械螃蟹,站在座椅边伸手指向任务日志,“神话里,大约就这段时间爆发了核战,2265年,双子神降临人间。” 李凉心里默默骂了句脏话,接着往下翻。 随着时间接近现代,捍卫者号在七大洲不同地区都停留过,渐渐,出任的舰长名字后缀开始变得一致——软银·李。 比如最后一任舰长,叫做摩纳·软银·李,发布了最后一条任务指令:启动反侦查盾,中断通讯连接,关键位置封闭,系统进入待机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