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8章 朕就是一个喜欢拨乱反正的明君  (第1/2页)
		
		    四月二十五日,代州金军开始集结。    代州距离太原只有300里,并且从代州下太原,并非全是山路,以金军的行军速度,六天完全可以抵达。    完颜撒离喝对吴玠一直怀恨在心,靖康三年,他在太原与吴玠打了一场,被当场打哭了。    从此有“啼哭郎君”的称号,这让他一直蒙羞。    击败吴玠,是他人生目前唯一的目标。    这一天,金军从代州发兵了。    巳时上一刻(上午九点),东京城,皇宫。    张九成从东府的宰相仆射厅出来后,与赵鼎一起,向文德殿走去。    赵鼎说道:“在河东与河北修建大型官道这件事,本身从治国策略层面来看,是合理的,但是最近户部和谏院那边闹得很凶,国库刚刚有了余钱,恐怕经不起这样折腾。”    张九成没有说话,他洗耳恭听着。    进入官场一年,张九成快速成长。    有赵鼎这个宰相的提拔,他的官位自然是节节高升。    赵鼎叹了口气,说道:“我也让解潜试探性提了银行借贷修路一事,引起了很大的反应,不少人反对,你要做好心理准备。”    “下官明白,多谢大相公提醒。”    “你最好是真的明白,这件事由你来主政,接下来攻击弹劾你的人会很多,甚至让你彻夜难眠。”    张九成心头一沉。    官场就是这样,位置越高,承受的压力就越大。    无数人都在盯着你,只要你稍微有一点点错误,就会有人站出来兴风作浪。    人是自然属性的动物,但人也是社会化的。    人的本质或者人性是由社会关系塑造的。    人很难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。    能做到这一点的,数千年来就那么几个而已。    当反对的声音过大的时候,人就会陷入自我怀疑中,任何一个人都会如此。    连王安石那种意志坚定的人也会这样。    所以,宰相的角色的必不可少的。    宰相是皇帝与百官的缓冲桥梁。    帝王在施政的时候,会由宰相做执行,如果有反对者,反对的声音和压力基本上就会去宰相那里。    这会在心理层面保护帝王的平衡和宁静。    等到明朝,废除宰相,失去了缓冲,所有的压力直接到皇帝本人,朱家的那些皇帝奇葩行为多多少少与这种压力过大有关。    对于赵宁来说,缓和诸多压力的关键人物就是赵鼎。    而每一个新政也有具体的主政人,这个主政人就是承担巨大压力的中心点。    陈东是,李光也是,杨沂中是,赵构、秦桧都是。    现在轮到张九成了。    此时,张邦昌正在文德殿内。    “你的意思是,大理国君臣关系和睦?”    “是的,陛下,大理国君臣关系和睦。”    “对我大宋也尊重有加?”赵宁继续问道。    “是的,陛下,年年上供,年年派使臣前来问候天子圣安,这些陛下您应该清楚。”张邦昌继续说道。    “那战马呢,你在买战马的时候有遇到什么问题吗?”    “大理国非常配合。”    “茶叶呢?”    “也非常配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