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7章 一片降幡出石头 (第3/3页)
军,伤亡两万,其余皆溃散,逃入海上,被齐国水师歼灭者不计其数,郑森不知所踪。 ········ 太上皇将目光转回到墙上那副地图上,盯着九州岛所在的方向,喃喃自语道: “郑森啊郑森,你逃到哪里去了。” 这时东方祝已经回来。 “有南京消息没?” 大内总管上前给墙壁上的鲸油灯添了点灯油:“回陛下,刚收到的塘报,大学士正在筹备明帝退位归降的典礼,据说他们已经彩排两次了。” “彩排?还要两次?” 太上皇哑然失笑,想了一会儿,觉得钱谦益做的有些过分了。 “朕还不知,大学士竟有如此大才,真是朕的萧何啊,都会这些虚文了!” 不过转念一想,按照内阁几位阁臣的意思,此次受降仪式必须格外隆重,否则便不能彰显大齐国威,不能震慑远人。 ~~~~ 大明弘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,大明末代皇帝朱常灜于南京紫禁城颁布退位诏书,宣布取消国号及年号,亲率大明九省六十三府(州)三百五十八县,并入大齐。 明帝退位诏书节选如下: 予闻皇天之命不于常,惟归于德。故汉代秦,明替元,时其宜也。 自隆庆万历以来,天厌我明,庙堂jianian佞丛生,南北草莽遍地,东虏西贼,水旱蝗疫,地裂彗星,干戈扰攘,至于天怒,垂变以闻,惟尔罔弗知。 予虽不明,敢弗天命、格有德哉! 况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苍生,不忍以上位者害人!朕钦奉皇考遗命,意与天下更新,前因徐州之盟,期保永安。而左贼三入,郑逆七起,江河沸腾,兆民困苦,南北交兵,彼此相指。 徒以江南一日不附,天下苍生一日不宁,今天下服膺新朝。煌煌大齐,天命所归! 若拂逆多数民心,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,拂兆民之好恶,是外观大势,内审舆情,特率全体臣工,归顺大齐······ 朱常灜被灵璧侯秘密送往镇江,在那里,弘光皇帝将换成另一个身份,乘坐齐国战舰秘密北上,前往朝鲜江华岛,和他的朱家亲戚们在岛上团聚。 灵璧侯是太上皇册封赵之龙的爵位,刘招孙有意树立这样一个典型,激励南明群臣效忠新朝。 六月二十九日,齐军各兵团代表八千余人,在南明降官的引领下,披坚执锐,进入南京城。 广德元年七月一日辰时初刻,大齐南直隶总兵、灵璧侯赵之龙率八百降官,于南京玄武门前,向太上皇奉表纳降。 在盛大空前的受降典礼中,太上皇颤巍巍接过了大明传国玉玺,当众宣布赦免除郑森、左良玉外,所有南明降官。 石头城内外,百万军民欢呼万岁。 明朝灭亡。 南明所属江淮、江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。 包括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及浙江、福建部分地区,共九省六十三府(州)三百五十八县,八百六十五万五千零六十五户,超过三千六百万新附人口,悉数归于大齐。 尽管弘光皇帝已经宣布退位,并且取消大明国号,号召全国臣民效忠大齐。 然而,在南方各地,还有许多矢志效忠朱明的官员坚决不降,他们发誓要和齐虏决战到底。 这些残余力量主要分布于福建、广东,一部分是郑森旧部(关于郑森,现在仍是下落不明),还有先前拥护其他藩王的南方官员。 两年后福建郑氏举族降齐,同年,大西皇帝张自成归附。 自此,刘招孙一手缔造的大齐帝国,实控疆域包括以下: 汉地一十八省、辽东三省、外东北(包括库页岛)、蒙古全境(大致相当于蒙古帝国鼎盛时北部控制区)、朝鲜北部两道、澳洲东南部、台湾列岛、琉球群岛······· 如果加上李定国和孙可望在殷州(北美洲)收复的故土(西海岸几个零星据点), 以及几十年后广德皇帝刘堪和他的继承者宣宗一系列开疆拓土(征服倭国、横扫中南半岛、饮马多瑙河,席卷欧罗巴····帝国疆域最终将扩张至恐怖的5300万平方公里,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9%。 大齐帝国疆域的上限,早已远超汉唐,甚至比忽必烈时代的蒙元帝国版图还要大出一倍。 当然,这都是后话。 那些关于大齐帝国的荣誉辉煌,这里就先不作剧透。 至少在广德元年的夏秋之交,帝国的主要精力,还在消化江南各省,平定明国残余势力的叛乱、梦吴越的挽明从萨尔浒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