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七章 后勤的力量 (第2/2页)
车间里面每一个人都在这三天里面憋足了劲,生产热情空前高涨,生产速度创了服装厂的记录。 工人们分成两班,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和责任心完成手头工作,质量产量前所未有。 李海洋也做好了后勤工作,让几个年轻人照顾职工家里的困难,让那些家里有困难的工人没有后顾之忧。 至于吃的喝的更不用说了,不但是rou包子管够,还经常换花样给职工准备好早饭夜宵。 甚至还让人跑到制冰厂准备好冰块,买来几百瓶的崂山可乐。 这种可乐是出现在可口可乐进入国内市场之前,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碳酸饮料。 喝起来有一种中药的香气,口味非常独特,这座北方沿海小城的人都有着深刻的记忆。 在那个时候算得上非常上档次的享受,在公园里面喝时都不能离开摊位,因为瓶子都要再次回收利用。 工人们在车间里忙活着就能喝上冰镇可乐,在八十年代初这是不可想象的! 如此优厚的待遇在厂里自然是不胫而走,尤其马卫国车间那些职工听了之后,简直羡慕得不要不要的。 他们找了种种借口来李海洋的车间了解情况,发现确实不是谣言,甚至比传闻中的情况还要让人惊讶! 上早班的工人师傅都不用自己买饭,在厂门口突然多了一个炸油条卖豆腐脑,甜沫的摊子。 只要是李海洋车间的职工都可以免费去领早餐,并且不限制数量。 只要把李海洋制作的工牌出示一下就可以。 晚上到了夜间十点半,还有一顿夜宵,大多数是李海洋的饭店送来的馄饨饺子。 这些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,正是周大叔周大婶加班加点忙活的成果。 这简直让马卫国车间那些人心理超级不平衡! 自己这边三班倒,也是披星戴月,累的不要不要的,可是家里困难,吃饭不方便谁也解决不了。 更何况听说李海洋那边分成两班之后,每人每天加班费就有四块钱! 这个消息更是引爆了全厂! 很多马卫国车间的职工都想通过关系换车间,甚至有的直接跑到上级部门去闹。 这些人理所应当的都被领导劝了回去,说一些要他们安心生产,三个月之后自然见分晓的话。 职工们自然不满意这种答复,可也是无可奈何。 再加上李海洋慷慨大方,刚开始只有自己车间的人可以吃早餐夜宵,后来直接就来了一个来者不拒。 只要你是服装厂职工,在晚夜班时间还在工作,那就可以领一份吃的,甚至后勤人员也包括在内。 这么一来情况急转直下,马卫国车间那边的人心散了,队伍不好带了,产量急剧下滑。 三班倒本来很辛苦,加上和人家李海洋车间一对比,马卫国就显得扣扣索索。 尤其第一个月发工资奖金的时候,厂里直接就炸了,两个车间差别实在是太大了! 马卫国看着怨声载道的车间,出工不出力的工人,简直欲哭无泪。 “李海洋!你等着,非把你搞下来不可!”轻歌若有无的重生八零:这个男人有点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