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rou包子管够 (第1/2页)
这一嗓子振聋发聩,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一振! “代加工利润太薄,我这次的订单是从沪上服装二厂那里虎口夺食弄来的!” “只要是产品质量过硬,利润那是相当的高!第一批是100套高档西服,面料马上就要运到火车站了!” 所有的人都有点听懵了,很多老工人在这里一直干到快退休,也从来没有做过什么所谓的高档西装。 尤其沪上这种大城市可以说是行业中的翘楚,这李海洋何德何能,居然可以从这种龙头企业中抢订单? “大家听我说,万事开头难,这一批西服的生产任务极其重要,关系到咱们国家的脸面,绝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大意!” “我李海洋今天就见贤思齐,效仿一下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!大家都看得出来,我刚下火车没有回家,从现在开始就住在厂里!” “从今天就和大家同甘共苦,后勤工作我李海洋做个保证,一定要所有人满意,货马上就到车站了,有谁自告奋勇和我一起去搬货的。” 工人师傅性格都是极其朴实的人,一听说有的订单情绪立马高涨,尤其李海洋说的同甘共苦这个理念,更是深入人心。 在80年代初,可不像以后的时代,各种无良老板画大饼的事情层出不穷。 社会上还传着一些顺口溜,比如什么只要再努力工作,我的老板就可以换辆新车了之类的。 在80年代初,工人阶级的地位非常高,说拼搏讲奉献,绝对不是虚头巴脑的,而是深入到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。 把自己的单位集体当做自身荣誉的根源,这才是工人阶级能够顶天立地的重要原因。 “我去,我去!”不少年轻工人群星激昂,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开始报名。 大家都听得明白,李海洋说的是谁跟我一起去搬货,这摆明了是要和大家一起劳动。 按照道理来说,李海洋现在和马卫国一样,都是厂里面的领导了,居然能铺下身子干体力活,实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。 这在80年代初其实并不罕见,那时候的领导高高在上的不多,下车间同甘共苦是比较普遍的现象。 而工人们最喜欢的也是这种人,尤其那些年轻人和李海洋年纪相仿,更是投缘对脾气。 一眨眼的功夫,就有二十几个工人报了名,李海洋把手中的杂物往地上一放,转身就出了车间。 马卫国看到这种情况,居然还不死心。 他犹豫了一下便说道:“各位,有谁想和我去三班倒的,还可以报名啊,过了这村没这店呀。” 刚才和吴大叔要好的几个老工人一直没说话。 他们知道大家都有负面情绪,再加上马卫国话里话外煽动性极强,就算是劝说大家伙也没作用,反而会惹一身sao。 但是现在李海洋及时赶回,并且拿下了大订单。 马卫国居然还在这里数黑论黄,实在是有些不识进退了。 “马厂长,别忽悠了,这都啥时候了?原料到位就得开工,车间也没人手过去帮你那边忙啊。” “可不是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