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八零:这个男人有点暖_第二百四十章 信息网络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二百四十章 信息网络 (第1/2页)

本站新(短)域名:xiguashuwu.com


    如果这话是在以后的时代里说,那简直是最荒唐可笑的,可这是八十年代初。

    现在几乎所有人最常见的服装还是以灰黑蓝为主的中山装,就是女性也是。

    即便是几年之后,这种情况也是如此,马卫国绝对没有说什么太过头的话。

    尤其说出什么奇装异服,小资产阶级调调之类的话,更是把事情上纲上线。

    主席台上的领导有几个上了年纪,只要他们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,那就会给李海洋增加不小的麻烦。

    可是哪知道马卫国话音刚落,李海洋已经早有准备,当即从提包里面拿出一叠稿纸。

    “各位领导,同志们,这里是京北,沪上两座大城市百货商店最新的服装样式,请大家过目。”

    “到底老百姓穿新式服装是不是小资本主义调调,看了这些样式自然是一目了然!”

    说完,李海洋把其中一部分设计稿交给职工传阅,另一半送到主席台上。

    主席台上的领导都是有见识的,看了稿纸感觉到非常奇怪,因为上面图稿笔法虽然认真,可非常生疏稚嫩。

    李海洋个人画的设计稿刚才大家都看了,和现在这些稿子完全是两种水平境界。

    其实这些稿子是吴大叔那两个大学生儿女画的。

    李海洋资助了学费,又不能说是赠送,就给这两个年轻人找了个活计。让他们定期去百货商店画下最新款式服装式样。

    这两个国内地位最高的大城市,代表了南北地域百姓的审美趋势。

    只要能够牢牢掌控住大城市的服装审美,那就不会导致李海洋设计稿的审美超出八十时代太多。

    李良山职位最高,当然是第一个翻看了这些画稿。

    疑惑地问道:“这些稿子是谁画的?有多大的时效性?”

    “刚刚邮寄到,是四天前京北,沪上最繁华的百货商店售卖的服装。”李海洋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找了专人在大城市里面盯着,只要是有任何的风向变化,都会最快的速度传回来稿子,对潮流把控不会长于一周的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说得好多人都开始交头接耳,因为这确实是特别有成效的一种方式。

    京北,沪上还有广粤之类的大城市,都是身为国内顶尖的经济文化代表。

    这些地方的服装发展,等于现在国内的潮流。

    这座北方沿海小城售卖的服装比较保守,基本上最少都有一到两年的落后趋势。

    都是这些大城市兴过了,才开始有人卖,一步赶不上,步步赶不上,这都是实情。

    当年没有网络,甚至连电话传真都是极其罕见的东西,老百姓生活的环境只局限于自己城市这一亩三分地。

    各个城市之间差异巨大,但几乎没有人能打破这种地域和信息的隔阂。

    李海洋不光是在京北,沪上,安排了吴大叔的儿女,在广粤等大城市,也有联系业务时发展的人员。

    虽然给这些人一定的报酬加起来数目可观,但随之带来的是信息的畅通,是当时唯一可以实行的信息网络!

    “请各位领导看看我的设计稿,和京北沪上两座城市正在售卖的服装比比看,是不是式样上并没有多大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