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六章 破釜沉舟 (第1/2页)
看了李海洋的计划书才知道,真是称得上野心勃勃。 计划书内不仅仅是关于厂子的承包举措,更多的是打造一个畅销华东甚至全国的销售网络。 这个计划既宏大又细致,尤其是刚开始的具体细节,都写得十分详尽,可cao作性极强,绝不是好高骛远。 不过看来看去,李良山渐渐皱起了眉头,因为这个计划需要的资金实在是有点大。 别说李海洋只是一个个体户,就算是企业行为,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 “这个计划书确实做得不错,不过你这要多管齐下,就必须万事俱备,资金缺口是如何解决的?” 李良生的问话切中要害,而李海洋却笑着说道:“万事开头难,永远没有充足的资金,毕竟干实业意外的事情太多了。” “我现在身兼数职,资金流充裕,给厂子做第一步启动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。” 李良山面色沉重,摇摇头道:“问题就出在这里,你这是想要毕功于一役啊,如果第一炮没有打响,连个退路也没有啊。” 其实还有些心里话不好当着孙德胜说,这个计划书做得十分冒险! 甚至可以这么说,对于八十年代四平八稳的企业方针来说,算得上背道而驰。 李海洋完全抛弃了代加工的想法,想要在销售渠道,生产渠道,设计理念上做一个一条龙的统筹安排。 这需要多么大的财力,物力,人力,更需要远见卓识的理念和眼光! 就这么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能行吗? 虽然对于李海洋十分的看重,可是这么冒险的计划李良山也是有些踌躇。 他不由得提醒道:“海洋啊,你只要是第一炮没打响,制作的服装没有形成品牌效应,那职工可连饭都吃不上了。” “到了那个时候,在厂里面的舆论风向可就会一边倒,没有一个人站在你这边,会出大事的!” 这些话都是一个老商业人敏锐的眼光才能发现。 李海洋的想法就是将所有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第一批订单当中,在市里面打响名头,成为名牌。 然后以此为契机,将服装进入到各大正规渠道,以点带线,以线带面,在全国开始推广销售。 可是这么搞的话,一旦刚开始赔了,后面连再投入生产的资金都没了,工人如何吃饭? 作为商业局的领导,怎么可能不考虑这点。 可即便是李良山也没想到,李海洋说的话居然如此的振聋发聩! “我这次资金投入全都是个人行为,绝不占用企业账户上的金额,如果头一炮打响,那就什么都好说。” “如果因为我个人的原因导致亏损,亏的钱就算是我李海洋个人交的学费,绝不会影响厂里面的改革生产。” 听了这话,两个50多岁的老人互相对视了一眼,眼神中都露出了钦佩的神情! 人家这是拿自己的钱来进行改革,成了,全厂职工一起赚钱,败了,李海洋自己独立承担!退出转码页面,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。 这是什么样的胸怀,什么样的胆魄! “如果我这条路走不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