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九章 不比不知道 (第1/2页)
林雪琴早就看到这位老年顾客点菜用时长,吃到一半又一次找到服务员,显得不同寻常。 如果在高峰期也许注意不到,现在早就过了饭点,吃饭的人不多,而厨房又是透明化的,早就看在了眼里。 李良山赶紧把头稍微低了低,怕被林雪琴认出来,说道:“口味很合适,就是想知道是怎么判断我口味重的。” “是不是如果顾客没有提前说清楚口味的话,所有老年人都特意做得咸一些?” “不是的。”林雪琴笑着说道,“其实在等座区那些零食就是口味测试区,有专人和厨房打招呼的。” “里面的瓜子花生有原味和咸味两种,特意用文字标注出来的,选择咸味花生瓜子的顾客就会相应调整一下咸淡。” 李良山听了之后不由得惊讶,这种暗地里的功夫实在是让人钦佩。 还记得自己年轻时,在南方经常吃一家老派饭店叫做老半斋的,在口味咸淡掌握上颇为独到,也用过类似的方式。 隔了几十年,居然有年轻人也在这方面精益求精,实在是颇有些感慨。 “饭菜很合口味,不过我年纪大了,点了半份也没吃完,有点可惜,我看旁边的桌子那个水煮鱼的油和辣椒可以带走,我也可以打包么?” 李良山说的就是饭店用瓷盆装打包的水煮鱼,这种瓷盆属于免费赠送,是李海洋在村里的窑厂谈下来的。 但不管多接近成本价,也是需要花钱的。一般只有点了水煮鱼的顾客才能有这个待遇。 别看李良山吃饭的时候好像没有抬头,其实他早就对旁边的顾客进行了细致地观察。 “可以,小李,你帮忙给老同志装一下。”林雪琴痛痛快快就答应下来。 其实这也属于特事特办,按照规矩是不行的,但是这位新上任不久的老板娘非常大方,没有就这点小事纠结。 女服务员手脚利落地把吃剩的菜肴打包,然后又装在了一个简易的苞米皮篮子里面。 并且把李良山送到门口,顺道提醒村口道路上有一片结冰区,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。 等到这位大局长走出了村口,心中不由得慨叹一声。 真要是服务质量都这样,恐怕自己也不用整天在职工大会上磨嘴皮子了。 从进饭店到吃完饭也差不多一个小时,李良山走到村外停车的僻静处没多久,司机小张也赶了回来。 “李局,你早就过来了啊?”小张赶忙打开了车门,“这饭店咋样生意可以啊,这都下午三点了,还这么多人。” “小张,在村委情况了解得怎么样?李海洋怎么说前一阵打人事件的?” “李海洋说发传单的到国营饭店门口吆喝,这才是事情的主要起因,后面国营饭店的员工不冷静,自己员工也是,双方都有责任。” “哦?他这么说?” “是啊,只是他强调一点,虽然两家饭店都有责任,可两位支书一个挨了骂,一个被指头戳脸,两位都是老革命,这个实在是不应该。” 八十年代初老革命人数不少,像是李学全和刘铁山这种村支书,大多都参加过抗日或者解放战争。 李良山脸色有些阴沉,说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