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大相公_第五百零六章 热闹非凡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五百零六章 热闹非凡 (第2/4页)

本站新(短)域名:xiguashuwu.com


天到场的还有其他人,所以韩韫玉和曹菡也都不方便露面。她们也知道,这些来到陆府的人,都是为了得到陆垚最后获得的成绩而来的,其实她们两个也和这些人一样,不过,她们对陆垚更加有信心一些。

    而后,府门外传来了马车的声音,陆盱瞬间从座位上站起身来,让福伯去看看来的人是谁。

    没想到,福伯直接将那位给带了进来。

    不是别人,却是唐龙亲自到访。即便是晏殊都没有想到,不过唐龙的到来,可以说是给众人吃了一颗定心丸,那就是,陆垚这次考试的成绩相当不错,而且皇上非常重视陆垚,所以才会派唐龙来一趟。

    唐龙进到正厅,他也没想到,这么多位高权重的人此时都在这陆府正厅当中等待,不用说,这些人一定都是在等着陆垚的殿试成绩。

    唐龙也不想卖关子,他直接让手下将东西交给陆盱。

    陆盱接过来一看,是官服。

    宋朝也有其独特的官服制度,从颜色来看,宋代官服共分为四种颜色。分别为紫色、绯色、绿色和青色,那这四种颜色的官服,彼此之间有何区别?

    官服制度源于数千年前的原始部落,由于当时文明发展程度不高,但又滋生出萌芽状态的等级制度。

    部族中只有首领一级的统治阶层,才能享有更大的特权。穿衣服时,阶层高的人其服装样式,以及原材料更加精细,颜色上也与其他人有所区别。

    三皇五帝时期,尧、舜、皇帝的着装样式和颜色上,就与其他人有诸多不同之处。

    《周易》:“黄帝、尧、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乾坤。”

    正是因为等级高的人才能身穿华服,便由此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官服制度。

    隋唐之前,官服的颜色还没有那么细致划分。

    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,也逐渐形成了隶属于唐、宋、明,这三朝独特的官服制度。zWWx.org

    杜甫《徒步归行》:“青袍朝士最困者,白头抬遗徒步归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知道,宋朝的建立是于公元960年,由太祖赵匡胤取代后周而建立北宋。

    北宋建国初期各项制度,均是承袭唐朝以及五代十国,官服制度同样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元丰改制之前,赵匡胤规定,青色官服适用于九品以上官员,绿色官服则是七品以上官员,绯色官服则代表五品以上,紫色官服则是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。

    元丰改制之后,青色官服被摈弃不用,七品包括七品以下的官员,只能身穿绿色官服。六品以上的官员,则是身穿绯色官服。四品以上的官员,其官服颜色还是紫色。

    《宋史·职官九》:“已上文武三品已上服紫,五品已上服绯,九品已上服绿。”

    南宋时期,也沿用了宋神宗赵顼的这一安排。唐文宗大和六年(832年),青色官服基本被弃之不用。

    因为不太好区分青色和绿色这两种颜色,导致唐朝一些七品以下的官员,常常僭越身份等级,身穿绿色官服。

    后来这种现象太过普遍,唐文宗便顺水推舟,直接不许官员穿青色官服。北宋建国之后,赵匡胤全面继承了唐朝的官服制度,又将被弃之不用的青色官服拿了出来。北宋翰林学士李昉:“准诏,定车服制度。礼部式,三品已上服紫,五品已上服朱,七品以上服绿,九品以上服青,流外官及庶人并衣黄。此外,宋朝的官员品级以及职能也有很大不同。为了弱化武将权力,宋朝不断增添各种无用的文官机构。

    比如赵匡胤设置的“枢密院”,还有赵光义时期的“中书门下”。这一系列举措,导致两宋一朝的“冗官”问题非常突出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坏处则是,政府职能部门变多之后,原本1个人的任务量,却需要3-4个人来完成。

    且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细致的职能划分,反而拖沓行政效率,这也体现在了宋朝官品与职能太过混杂的现状上。

    比如文臣之间还分为“正官”、“散官”。所谓“正官”,就是该官员隶属于不同部门,有着非常严格的上下级归属。“散官”则是北宋皇帝们,刻意为了分化武将权力,而开设的虚职或者无用官职。

    譬如,朝奉郎,奉直郎等等都是光有品级,却没有明确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