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零一章 新形式 (第3/4页)
及诸进士以布于天下。”此外礼部还会在北.京孔庙内立碑,刻上每科进士的姓名,称为“进士题名碑”。 这些新进士的名录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,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,唐《通典》载:“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,四方观听,希其风采,每岁得第之人,不浃辰而周闻天下。”“浃辰”就是十二天,也就是说十二天内,新科进士们就已经名闻天下了。而那些不幸落第的考生,对他们则会报以无比的艳羡,《封氏闻见录》记载:“进士张繟,汉阳王柬之曾孙也。时初落第,两手捧《登科记》顶戴之曰:'此千佛名经也。’其企羡如此。” 而当下,这赵祯先是更改了殿试考试的形式,现在在考试当提案,又说要更改最后的放榜形式。这一番cao作,让陆垚有些搞不懂。不过,多少还是受到了自己新蹴鞠的影响,可能赵祯也是想改变一些制度。 于是陆垚问道:“是什么样的形式。” 曾巩说道:“在五天后,就在内城外城交界处的城墙上,皇帝陛下会亲自公布这殿试的成绩,确切的说是排名。” 苏轼在一旁补充说道:“也就是说,这次的殿试是没有什么分数的,成绩或许是有,不过最后公布出来的,就只有一个排名。当然了,如果没有被陛下念到名字,最后就代表着殿试没有通过。” 公开排名,皇帝直接宣布,陆垚想着,这个形式虽说在现代已经是屡见不鲜的,但是在宋代倒是一件比较新颖的事情。 “而且,据说咱们的陛下在公布了这个旨意之后,更是全城张贴告示,希望大街小巷都知晓这件事情,并且,不单单是内城的百姓,还有外城区也要让他们知晓这件事。”苏辙说道。 陆垚此时脑海中却忽然出现了自己今天殿试当中的场景,其中,赵祯问起陆垚的生意时,着重了解了一下外城区的火锅店。自然,陆垚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赵祯说了,目的就是要缩小内城外城之间的差距。而赵祯现在选择在城墙上公布最后的殿试榜单,是不是也是为了让内城外城有更多的接触?之前火锅店没有开业的时候,其实内城外城,更像是两个城市,各自过各自的生活,火锅店的出现让其有了一些联系。或许赵祯是听进去了当时陆垚的建议,不然的话他实在没有必要选择在交界处的城墙上进行宣布榜单。要知道,外城区的人杂,要做好这个工作还是很有难度的,更何况还要保护赵祯的安全,那就一定要动员军队,所以,这放榜的工程量还是比较巨大的。 “要我说,这个形式也不错,这一届的前三甲,让皇上亲自宣布,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,这应该算是无尚的荣誉了吧。”苏轼说道。 陆垚看看大家,的确,这皇上当着所有围观者的面,公布成绩,如果能够取得靠前的名次,可以说就是扬名立万了。想到这里,陆垚再次想起了今天和赵祯之间的……应该说是谈话吧。感觉就和之前陆垚与赵祯之间的交流没有什么区别,如果是这样的话,自己能够在这次考试中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呢? “以东坡兄的才智,名列前三甲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吧。”曾巩这边倒是已经有了结论。 “之前那篇省试的文章,我也是时常听人说起过,我觉得你应该能够拿到状元。”陆垚此时也是看向苏轼,说道。 苏轼连忙摆手,说道:“要论才气,我是比不过陆兄你的。” 一旁的苏辙听到这三个人的此番言论,叹息一声,说道:“我是不报什么希望了,你们应该都能取得好成绩,我就等着明年的时候再报名吧。” 显然,苏辙还是觉得自己殿前没有发挥好,别说是前三甲了,就算是高中都有可能实现不了。 四人又是喝了一会儿,但是陆垚十分克制自己,他知道,自己现在是有家室的人了,几时回家,喝酒不能喝多,这些都是规距,即便是没有人要求,他也不能喝的太过。 不过,其他三个才子可都没有成婚,自然是不会管这些。于是,过了大概半个时辰后,陆垚便表示自己得回家了,至于原因,陆垚说他们三个应该都知道。 那三位自然也知道,这位刚刚结婚,自然是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