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835 (第1/2页)
了。 他们当然不知道,来自于后世的颜良,拥有着超前的见识,修大运河的想法,对于他来说,再寻常不过了。 历史上,隋炀帝修筑的那条运河,大大的改善了南北交通,促进了南方的开发,并将南方的稻米,可以更加便捷省力的运往北方。 尽管隋朝覆没了,但这条运河,却给后面的王朝,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好处,甚至,对整个华夏的发展,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。 南方雨量充沛,开发程度却严重不足,颜良若是修了运河,就可以加速南方的开发,提前几百年将南方的经济拔上去,这对增强大楚的国力,有百利而无一害。 当然,修大运河是个大工程,即使放在现在,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成,本当是稳步进行,花十几年来完成。 颜良却等不了那么久,他必须如隋炀帝一般,尽快的完成这项大程。 只是,当年杨广急于求成,征调百万百姓充当役夫,数年间修成大运河,结果耗费钱粮无数,役民死伤无数,激起民怨,才酿下了隋朝灭亡的苦果。 颜良熟知历史,当然不会犯杨广的错误了,不会用自己大楚的百姓的性命,来筑这条大运河。 所以,颜良决定把这几十万的鲜卑人,统统都发配去修大运河。 如此一来,即使这些鲜卑人死光了,也不会激起民变。 这样的话,既修了大运河,又有效的利用了这些胡虏,修完之后,这些胡虏大概也死得七七八八,没有了后顾之忧。 这一举数得的手段,身为“暴君”的颜良,焉有不用之理。() 第九百八十一章拳头大,道理就大 “陛下,江南偏辟之地,如此举师动众的修一条运河,是否……”徐庶没有把话说明,但言下之意却已明了。 长江以南的地区虽然地大,但大部分地区都是未开发之地,天下大乱时虽因远离中原,稍稍得以开发,但今天下已平,中原的经济正迅速恢复,江南之地的地位,自然就随之下降。 徐庶虽乃绝顶聪明之辈,但他毕竟跳不出历史的局限性,他有此顾忌,却也合情合理。 颜良却道:“南方雨水充沛,稻米一年两熟,倘若能加以开发,朕相信,用不了多久,必可成为天下粮仓,放着这么一大片风水宝地,朕岂能令其闲置。” 颜良决心已下,决意以数十万鲜卑胡虏,数年间将大运河修好,贯穿南北。 颜良皇帝之威,已超越秦皇汉武,他以绝对的权威推